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结 论
下载: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txt
本书全文检索:
       一面推行农村经济自由化,一面又强制实行计划生育,这种讽刺性现象说明,要断定农民是如何评价我们所描述的这些复杂的历史性变迁是多么的困难。对许多农民肯定有好处的大多数变化与那些似乎有坏处的变化紧紧交织在一起。年轻一代欢迎的变化不一定能得到老一代的赞同;而且,甚至那些对大多数农民有利的变化也经常会对相当多的少数人有害。
       从农村经济史中可以找出这种固有的、模棱两可的例子。根据1978年中国政府自己的统计数字,自50年代中期以来,人均粮食产量几乎没有增长。①但是,即使村民可得到的平均粮食总数没有增加很多,经济发展却给许多村社普遍带来了根本的物质利益:良好的公路、一些电力和大众信息传播、新的卫生所和改善了的健康状况。农村人口增长虽然可能会给整个国家带来经济问题,但它却是物质生活改善的一个标志。而且作为在这里叙述的30年历史的结果是:这些物质利益在村民中间比革命前分享得更公平了。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译者的话
总编辑序
第15卷序
第一章 1949至1976年的毛泽东思想
从人民民主到人民内部矛盾
毛对“中国式道路”的寻求
中苏分裂的原因与后果
文化大革命的意识形态
结 论 对毛的思想遗产的探索
第一篇 文化大革命:混乱中的中国 (1966—1969年)
走向对抗
权威的垮台
夺 权
政治体制的重建
结 论
第三章 中苏对抗:中国北部边疆地区的战争与外交
文化大革命外交政策的起源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外交政策(1965—1967年)
中国外交政策的低谷(1967—1968年)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
1969—1975年的中苏边界谈判
附 录 中国和苏联的军事集结(1969—1975年)
第二篇 文化大革命:为继承权而斗争(1969—1982年)
中国政治的军事化
林彪的覆灭
“四人帮”的兴衰
空 位 期
邓小平的纲领
第五章① 对美开放
政治进程与中国的外交政策
通往北京之路 (1968—1972年)
停滞与动乱(1973—1976年)
通往正常化之路(1977—1979年)
树立独立自主的形象(1980—1982年)
中美关系的意义
第三篇 文化大革命及其后果
经济混乱(1966—1969年)
工业发展战略(1966—1976年)
工业战略的变化(1977—1980年)
加速工业增长(1982—1987年)
农村发展战略
1979年以后农村政策的变化
结 论
第七章 教 育
发动群众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
否定教育革命
“中国模式”在第三世界的前景
第八章 文艺创作与政治
文化大革命的发端:作家遭受思想攻击,文化机构陷入混乱
文学体系的变化
现代革命题材的京剧样板戏
1976年和“伤痕文学”的产生
第四篇 共产主义统治下的生活和文学
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和政治制度(1949—1955年)
社会改造(1955—1963年)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1963—1976年)
复旧(1977年以后)
结 论
第十章 人民共和国的城市生活
早期年代(1949—1956年)
中期年代(1957—1965年)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
毛泽东以后的中国(1977年及1977年以后)
结 论
第十一章 共产主义统治下的文学
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56—1965年)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台湾的新作家(1966—1976年)
毛以后的时代
附 言
第五篇 分离的省份
巩固基业(1949—1959年)
经济起飞(1960—1970年)
新的挑战(1971—1978年)
美中关系正常化以后的台湾
后 记 统一的重任
附录 会议与领导人
各章书目介绍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