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空 位 期
下载: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txt
本书全文检索:
       毛逝世和“四人帮”被清洗后不久,国家迫切需要的是安宁和稳定。必须重新向党、军队和人民保证:动荡的年代已经结束,国家正处于坚定而温和的领导之下。必须使人们有继往开来这样一种似乎有些矛盾的信念。
       优先要解决的是那个自从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造成领导层分裂的问题,即:“毛之后,谁接班?”幸存的领导人叶剑英和李先念可能认为,仅仅3年时间,由于死的死,被打倒的被打倒,政治局委员已从十大任命的25人减至16人,再在政治局剩余的成员之间进行新的斗争是不合时宜的。不论才干如何,华国锋披着合法的外衣,并拥有任职权。他是主席选定的,他占着职位,并且领导组成了反“四人帮”的阵营。9月7日(原文有误,应为10月7日——译者)中央发布了由华国锋继承毛担任党的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消息。由于华国锋还保留着总理职位,他就正式成为毛泽东和周恩来二人的接班人。由于身兼这两个人的职位,他似乎已处于坚不可摧的地位。然而,他将发现,职位固然带来了威望和特权,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译者的话
总编辑序
第15卷序
第一章 1949至1976年的毛泽东思想
从人民民主到人民内部矛盾
毛对“中国式道路”的寻求
中苏分裂的原因与后果
文化大革命的意识形态
结 论 对毛的思想遗产的探索
第一篇 文化大革命:混乱中的中国 (1966—1969年)
走向对抗
权威的垮台
夺 权
政治体制的重建
结 论
第三章 中苏对抗:中国北部边疆地区的战争与外交
文化大革命外交政策的起源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外交政策(1965—1967年)
中国外交政策的低谷(1967—1968年)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
1969—1975年的中苏边界谈判
附 录 中国和苏联的军事集结(1969—1975年)
第二篇 文化大革命:为继承权而斗争(1969—1982年)
中国政治的军事化
林彪的覆灭
“四人帮”的兴衰
空 位 期
邓小平的纲领
第五章① 对美开放
政治进程与中国的外交政策
通往北京之路 (1968—1972年)
停滞与动乱(1973—1976年)
通往正常化之路(1977—1979年)
树立独立自主的形象(1980—1982年)
中美关系的意义
第三篇 文化大革命及其后果
经济混乱(1966—1969年)
工业发展战略(1966—1976年)
工业战略的变化(1977—1980年)
加速工业增长(1982—1987年)
农村发展战略
1979年以后农村政策的变化
结 论
第七章 教 育
发动群众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
否定教育革命
“中国模式”在第三世界的前景
第八章 文艺创作与政治
文化大革命的发端:作家遭受思想攻击,文化机构陷入混乱
文学体系的变化
现代革命题材的京剧样板戏
1976年和“伤痕文学”的产生
第四篇 共产主义统治下的生活和文学
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和政治制度(1949—1955年)
社会改造(1955—1963年)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1963—1976年)
复旧(1977年以后)
结 论
第十章 人民共和国的城市生活
早期年代(1949—1956年)
中期年代(1957—1965年)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
毛泽东以后的中国(1977年及1977年以后)
结 论
第十一章 共产主义统治下的文学
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56—1965年)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台湾的新作家(1966—1976年)
毛以后的时代
附 言
第五篇 分离的省份
巩固基业(1949—1959年)
经济起飞(1960—1970年)
新的挑战(1971—1978年)
美中关系正常化以后的台湾
后 记 统一的重任
附录 会议与领导人
各章书目介绍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