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所存汉民间乐府之最古者,首见于沈约《宋书·乐志》。其中有五言者,有非五言者,而皆题曰“古辞”。沈氏云:“凡乐章古词,今之存者,并汉世街陌谣讴,《江南可采莲》、《乌生十五子》、《白头吟》之属是也。” [1] 所谓汉世,既未明指何时,复未分别前后,于是五言与非五言之后先,乃成问题矣。
此实为治汉乐府之第一关键。如对此问题无一明确之观念与解释,则不独于汉乐府之叙述,诸多抵牾,即对于后此文学之流变,亦殊难说明也。以汉乐府演进之历程观之,非五言较五言为早,自是事实。惟五言之发生究晚在何时?当西汉长短句盛行之际,五言是否并行而不悖?非五言与五言之间是否可划一截然之鸿沟?五言诗之成立,既由于民间乐府,则五言诗之发生,是否与民间乐府有密切之关系?凡此,皆有充分讨论之余地与必要也。
讨论五言发生问题者,自来即不乏人,然语多存疑,未为定论。迄乎晚近,勇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