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文人制作甚多,如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司马相如等《郊祀歌》十九章,王褒《中和》、《乐职》、《宣布》诗三章,综计不下四十篇,然皆歌颂体之贵族乐府耳。其袭用当时民间乐府之五言体而自作好诗者,惟一班婕妤而已。若夫东汉,则作者渐繁,傅毅有《冉冉孤生竹》,张衡有《同声歌》,蔡邕有《饮马长城窟行》,辛延年有《羽林郎》,宋子侯有《董娇娆》,颇极一时之盛。盖自西汉武帝始有民间乐府,下迄西汉之末,不过百年,为时既浅,故仿作者少。至于东汉,则积渐已久,故作者辈出也。今不曰两汉文人乐府,而曰东汉文人乐府者,正以明一时风气之所趋也。
郭茂倩《乐府诗集》列《杂曲歌辞》一部。其中即多文士制作。所谓《杂曲》者,郭氏云:“杂曲者历代有之。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游欢乐之所发,或忧愁怨怒之所兴,或叙离别悲伤之怀,或言征战行役之苦,或缘于佛老,或出自夷虏,并收备载,故总谓之《杂曲》。”又云:“或因意命题,或学古叙事。”大抵凡属于《相和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