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起源于金、元间普遍流行的民间小调,又叫“清唱”,是对有科白、动作的杂剧来说的。魏良辅《曲律》说:“清唱,俗语谓之冷板凳,不比戏场借锣鼓之势。全要闲雅整肃,清俊温润。”它的体制和词的小令大致相同,不过用的都是新兴曲调而已。
一般分散曲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单作一支小曲,叫作小令。联用若干支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叫作套数或散套,这套数有些象唐、宋大曲和鼓子词,也有些接近诸宫调。它可以用同一宫调的各个不同曲调组成,也可以一支曲子重叠几次,叫作幺篇或前腔;但每套例有尾声,并且要押同部的韵脚,这规矩是得严格遵守的。燕南芝庵的《唱论》说:“成文章曰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我们看了元代典雅作家如张可久等的小令都题名乐府,可见乐府和叶儿的两种名称,只在风格上有雅、俗之分,其实都是时行小令。
现在保存金、元散曲最多的本子,要数杨朝英编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