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古典诗词文   
词曲概论
下编 论法式   第四章 韵位的平仄转换与表情的关系
近代 · 龙榆生
下载:词曲概论.txt
本书全文检索:
       每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是瞬息变化的。跟随着感情的起伏变化,把它在文学语言上恰如其量地显示出来,那就有待于韵位的平仄转换。这手法,在劳动人民不断创作的实践中,早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在本章溯源到《诗经》和《楚辞》时,已经约畧谈过了。这个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优秀传统,发展到了唐、宋间的长短句歌词,由于曲调的丰富多彩和声律论的普遍应用,得到多方面的启示,把音乐曲调和汉民族语言的特性,很巧妙地结合起来了。于是在歌词的韵位变化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奇观,对表现各种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也就具备种种不同形式,一任作者选择。这转韵的表现手法,是唐中叶以迄五代时的民间艺人不断创造出来的,从而影响到专业文人,加以提炼确定,作为倚声家的共同法则。这转韵法则,有简单的和复杂的两种,兹为分别举例如下:
       一、上片仄韵,下片换平韵例: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门外马嘶郎欲别,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