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曲就是整套的舞曲,唐人又叫作大遍。元稹《连昌宫词》就有“逡巡大遍《凉州》彻”的说法。据沈括说:“所谓大遍者,有序、引、歌、㽂、嗺、哨、催、攧、衮、破、行、中腔、踏歌之类,凡数十解,每解有数叠者。裁截用之,则谓之摘遍。今人大曲,皆是裁用,悉非大遍也。”(《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 又王灼说:“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攧、正攧、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指、杀衮,始成一曲,此谓大遍。”(《碧鸡漫志》卷三) 象这序、引、歌、㽂、嗺、哨等都是音乐上的术语,现在很难全部了解它的意义。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里,有这样一些自注:“凡法曲之初,众乐不齐,唯金、石、丝、竹次第发声。《霓裳》序初,亦复如此。”又:“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又:“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又:“《霓裳》破凡十二遍而终。”又:“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这都可以作为我们探讨唐大曲体制的宝贵数据。
至于大曲的名称,却是由来已久。沈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