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六月十一日,唐王朱聿键见潞王朱常淓已经决定投降,不胜愤慨,在一批文官武将的支持下,离开杭州前往福州筹办监国。倡先拥戴朱聿键的实际上是靖虏伯郑鸿逵,黄道周在这年六月十九日记载:六月十一日,清兵进抵塘西,马士英被方国安兵裹胁而去,他“与德公、■子赤亟移舟至富春,遂不知临安动静。惟闻岸上鼓吹响甚,则朱大典、阮大铖翱翔从富春拏舟欲入婺州者矣。予至桐庐,郑靖虏檄所在扶驾,恫疑久之,见其人乃称圣驾盖唐王,非潞王也。大典适过访,亦云:‘唐藩未还封,安得至此!’诸人旨以虏信甚迫,临安不能孤存,潞王闭阁修斋,亦度不能修康王(指宋高宗赵构)故事。郑为桑梓,不作段煨、张方,能作如此事,须当与众推之。十有三晚,始从舟中晤唐殿下,慷慨以恢复自任,遂同诸臣交拜,约成大业。明日,乃具小启,共请监国。虽靖虏意,亦以板荡之会,非太祖亲藩不足复襄大业也”①。
封建时代帝位的继承,血统的亲疏是个重要条件。唐藩朱聿键是朱元璋第二十二子朱■的八代孙,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