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三年(1490), 王阳明的父亲让王阳明 多看经义和八股,以应科举考试。于是,王阳明白天 跟着大伙儿一块上课,晚上搜集诸子百家的经书,广泛浏览,常常看书直到深夜,有时家人都已一觉醒来, 却见王阳明仍秉烛夜读。王阳明刻苦勤奋所带来的长 足进步常使别的弟子望尘莫及。
王阳明二十一岁时(1492年), 在浙江参加 乡试,随后又去京师参加会试,不料却因思路太新颖,而与程朱理学格格不入,名落孙山。王阳明并没有灰 心失望,又继续准备。再过三年,继续进考场。无奈 这次,老天爷又没有垂青这位勤奋的才子,落榜的恶 运又一次降临在王阳明的身上。要是一般人,早该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了。这不正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高考吗?有的人一次考不上,就 自暴自弃,怀疑自己的能力,顿感生活一片黑暗;有 的人从此颓废,无精打采,总逃不出落榜的阴影。千 军万马去挤一根独木桥,难免有人失足落水,这是再 正常不过的事情。关键在于怎样看待这件事情,是再 接再励,还是萎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