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先秦
|
古典诗词文
|
历史
|
传记
|
现代
|
古典小说
|
术数
|
外国文学
|
哲学
|
經典繁體
|
佛教
|
文章
|
工具
|
遼海叢書
臺灣文獻叢刊
|
道藏繁體
|
大藏经
|
中医
|
四庫全書繁體
經
史
子
集
|
专题:
二十五史
简体
繁体
|
明实录
|
清实录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
前一篇
返回目录
后一篇
下载本篇txt文件
Email本页
收藏本页
医学源流论
治法 五方异治论
清 · 徐灵胎
下载:
医学源流论.txt
本书全文检索:
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凡受风寒,难于透出,宜用疏通重剂;东南之人气浮而薄,凡遇风寒,易于疏泄,宜用疏通轻剂。又西北地寒,当用温热之药;然或有邪蕴于中而内反甚热,则用辛寒为宜。东南地温,当用清凉之品;然或有气随邪散,则易于亡阳,又当用辛温为宜。至交广之地,则汗出无度,亡阳尤易,附桂为常用之品。若中州之卑湿,山陕之高燥,皆当随地制宜。故入其境,必问水土风俗而细调之。不但各府各别,即一县之中,风气亦有迥殊者,并有所产之物,所出之泉,皆能致病。土人皆有极效之方,皆宜详审访察。若恃己之能,执己之见,治竟无功,反为土人所笑矣。湖州长兴县有合溪,小儿饮此水则腹中生痞。土人治法:用线挂头,以两头按乳头上剪断,即将此线挂转,将两头向背脊上一并拽齐线头尽处,将黑点记脊上。用艾灸之,或三壮,或七壮即消。永不再发,服药无效。
用户中心
本站图书检索
电子书下载
《二十五史》.chm
《全宋词》.chm
《全唐诗》.chm
本书目录
自叙
经络脏腑
元气存亡论
躯壳经络脏腑论
表里上下论
阴阳升降论
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
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论
肾藏精论
一脏一腑先绝论
君火相火论
脉
诊脉决死生论
脉症轻重论
脉症与病相反论
病
中风论
臌膈论
寒热虚实真假论
内伤外感论
病情传变论
病同人异论
病症不同论
病同因别论
亡阴亡阳论
病有不愈不死虽愈必死论
卒死论
病有鬼神论
肾虚非阴症论
吐血不死咳嗽必死论
胎产论
病有不必服药论
方药
方药离合论
古方加减论
方剂古今论
单方论
禁方论
古今方剂大小论
药误不即死论
药石性同用异论
劫剂论
制药论
人参论
用药如用兵论
执方治病论
汤药不足尽病论
本草古今论
药性变迁论
药性专长论
煎药法论
服药法论
医必备药论
乩方论
热药误人最烈论
薄贴论
貌似古方欺人论
治法
司天运气论
医道通治道论
五方异治论
病随国运论
针灸失传论
水病针法论
出奇制病论
治病缓急论
治病分合论
发汗不用燥药论
病不可轻汗论
伤风难治论
攻补寒热同用论
临病人问所便论
治病不必顾忌论
病深非浅药能治论
愈病有日期论
治病必考其验否论
防微论
知病必先知症论
补药可通融论
轻药愈病论
腹内痈论
围药论
书论
《难经》论
《伤寒论》论
《金匮》论
《脉经》论
《千金方》、《外台》论
《活人书》论
《太素脉》论
妇科论
痘科论
幼科论
疡科论
祝由科论
兽医论
古今
四大家论
医家论
医学渊源论
考试医学论
医非人人可学论
名医不可为论
邪说陷溺论
涉猎医书误人论
病家论
医者误人无罪论
大悲咒的灵验不可思议
图书推荐
全宋诗
全宋词
古文观止
全唐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
册府元龟
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通典
宋会要辑稿
全唐文
三国志
史记
四库全书总目录
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科研、教学、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CopyRight © 2015 版权所有 文学100 www.wenxue100.com 站长信箱:mywenxue100@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