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以老子、庄子与申子、韩非子同传,且其赞曰:
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其后苏轼作论,极力阐之。而或者多为老子冤。然今考韩非子有《解老》《喻老》二篇,则谓其学不出于老子不可得也。惟其与老子所以异同之故,则有当讨论者耳。
《解老》与《喻老》之别,盖前者主释义,而后者多以古事为喻耳。此二篇为解《老子》最古之书,最可宝贵,其长有三:
一曰:文字与今本不同,可以订正今本。如今本《道德经》五十三章云: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