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以来,塞基·埃利塞夫教授(Prof.Serge Eli éeff)作为哈佛燕京学社的社长,对亚洲的高等教育做出了很多贡献。而且,作为哈佛大学远东语言系系主任,他以远见和领导才能指导了哈佛远东研究的发展。在该系学生的培养中,埃利塞夫教授所一直坚持的一个要求,就是要阅读中文和日文的文献。这是对于学习中国历史的任何一个严肃认真的学生而言都尤为重要的要求,或许可以由即使是像我所乐于献给他的此文这么相对狭窄的主题,以一种有限的方式来加以说明。
在有关消费和生活标准的问题上,传统的中国思想总的来说是赞同积蓄和俭省而反对花费和奢靡的。人的欲望被看成是永远不能完全满足的某种东西,因而或多或少地是被当做一种必要的恶而加以控制和管制的。积蓄受到鼓励,以防备饥馑、疾病和不寻常的花费如婚礼和葬礼,而节约或俭朴则因为本身就是一种美德而受到鼓励。生活水平上的不同常常被解说为对于政治或社会差别而言乃属必要的标志。而且,在理论上,道德高尚的人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