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孙冠事,历代所无。礼虽有嫡子无嫡孙,然而地居正体,下及五世。今南郡王体自储晖,实惟国裔,元服之典,宜异列蕃。案《土冠礼》:“主人玄冠朝服,宾加其冠,赞者结缨。”郑玄云:“主人,冠者之父兄也。”寻其言父及兄,则明祖在,父不为主也。《大戴礼记 公冠篇》云,公冠自为主,四加玄冕,以卿为宾。此则继体之君及帝之庶子不得称子者也。《小戴礼记 冠义》云:“冠于阼,以著代也;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注称“嫡子冠于阼,庶子冠于房”。《记》又云:“古者重冠,故行之于庙,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据此而言,弥与郑注《仪礼》相会。是故中朝以来,太子冠则皇帝临轩,司徒加冠,光禄赞冠;诸王则郎中加冠,中尉赞冠。今同于储皇则重,依于诸王则轻。又《春秋》之义,不以父命辞王父命。《礼》:“父在斯为子,君在斯为巨。”皇太子居臣子之节,无专用之道。南郡虽处蕃国,非支庶之列,宜禀天朝之命,微申冠阼之礼。晋武帝诏称汉魏遣使冠诸王,非古正典。此盖庶子封王,合依公冠自主之义。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