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先秦典籍   
理学纲要
篇十三 王门诸子
吕思勉
下载:理学纲要.txt
本书全文检索:
       黄梨洲曰:“阳明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自此以后,尽去枝叶,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为学的。有未发之中,始能有发而中节之和。视听言动,大率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江右以后,专提‘致良知’三字。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习不虑,出之自有天则。盖良知即是未发之中,此知之前,更无未发。良知即是中节之和,此知之后,更无已发。此知自能收敛,不须更主于收敛。此知自能发散,不须更期于发散。收敛者,感之体,静而动也。发散者,寂之用,动而静也。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无有二也。居越以后,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便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是学成之后,又有此三变也。”阳明江右以后境界,乃佛家所谓中道,非学者所可骤几。其自言教人之法则曰:“吾昔居滁时,见诸生多务知解,无益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