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臺灣文獻叢刊   
臺灣文獻叢刊050-滄海遺民賸稿
邱菽園筆記一則
下载:臺灣文獻叢刊050-滄海遺民賸稿.txt
本书全文检索:
       友人示余「即事」二首:『覽奧探幽興不違,每逢佳境樂忘歸;披襟小憩榕根上,指點兒童去路非』。『天氣微暄雨乍晴,出門聊為看山行。呼童填盡崎嶇路,免得行人嘆不平』。問似程、朱詩否?余笑頷之。因詢悉為新竹王友竹(松)之作;並言友竹頗有祖遺,能結客、好吟詠。自全臺歸日後,家始中落。咸勸出廬應日聘,不答;杜門避客,號「滄每遺民」以見志,亦可悲也。偶得菽園詩,則大喜;手自鈔錄,日夕念「海澄邱某」不去口。余聞之,甚愧其意。
       他日,王詠裳自廈以書抵我云:『友竹,即其族昆。少孤,事母克孝。甲午,內艱服闋,手訂「四香樓餘力草」;丙申返臺,用陸渭南詩意,改題「如此江山樓」,復訂留刪草。不工古體,近詩則獨見性情;如家居漫興云:「性本難諧俗,何須氣不平;悲歡如夢境,詩酒破愁城。課子書重熟,持家法尚生。山妻容養拙,甘為折葵烹」。山中訪友云:「來路沿流水,開門見遠山;花間攜手語,酒後出詩刪。為約三椽築,同消一味閒。敢嫌供給少,滿袖白雲還」。雜感云:「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