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   
国史新论
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   五
钱穆
下载:国史新论.txt
本书全文检索:
       明、清两代考试内容,均重经义,而又以朱子一家言为准。因诗赋只论工拙,较近客观,经义要讲是非,是非转无标准,不得不择定一家言,以为是非之准则。既择定了一家言,则是者是,非者非,既是人人能讲,则录取标准又难定。于是于《四书》义中,演变出八股文。其实八股文犹如唐人之律诗。文字必有一定格律,乃可见技巧,乃可评工拙,乃可有客观取舍之标准,此亦一种不得已。至于八股流害,晚明人早已痛切论之。顾亭林至谓:"八股之害,等于焚书,其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坑。"然清代仍沿袭不改。但若谓政府有意用八股文来斲丧人才,此则系属晚清衰世如龚定庵等之过激偏言。治史贵能平心持论,深文周纳,于古人无所伤,而于当世学术人心,则流弊实大。若论经义祸始,应追溯到王荆公。然荆公用意实甚正大,即此一端,可见评论一项制度之利弊得失,求能公允,其事极难。而创制立法,更须谨慎。又贵后人随时纠补。制度既难十全十美,更不当长期泥守。此非有一番精力,不能贯注。否则三千年前出一周公,制礼作乐,后人尽可墨守,何须再有新的政治家?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自序
中国社会演变
   
   
   
   
   
   
   
   
再论中国社会演变
略论中国社会主义
中国传统政治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
中国知识分子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再论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
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简介
   
   
   
   
   
   
   
   
   
   一〇
   一一
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
   
   
   
   
   
   
中国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之名将
中国文化传统之演进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