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青山用轻重、阴阳、寒暑的对比提出“有迟则有速”,音乐中速度变化有变慢也应当有变快。迟速互为纲纪,即互为依托制衡。在音乐中不能一味地放慢,也不能持续加快,有迟必有速,有速必有迟。青山认为这种速度的变化在音乐中应当“相间错而不离”,这与在“迟”况所说的“缓急相间”和“断而复续”是同理。引申至每一句、每一段中都应当有这样相间隔错开的变化,这样的音乐才是内涵丰富而深刻的。以刘少椿演奏之《山居吟》为例,全曲跌宕,快慢相间交错,可为迟速依托之展现。
青山又对“正音”与“奇音”给出了定义,青山对“正音”的解释就是“贵乎迟”的“中正和平”之音(并不是简单直白的“慢”),并指出琴操是以此为主的。“奇音”的定义是“忽然变急,其音又系最精最妙者,是为奇音”。以吴景略打谱之《潇湘水云》为例,在水云声之前,利用掐撮三声,巧妙地改变了乐曲的速度,是节奏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