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古典诗词文   
蜀僚问答
富民涉讼必致破家之故
清 · 刘衡
下载:蜀僚问答.txt
本书全文检索:
       或问富民涉讼何遽破其家乎曰富民涉讼。不必命盗大案被诬。即寻常细故。列名邻证。便可破家。假如有家累千金之人于此。古人有言曰。百金者十家中人之产也。千金十倍于百金。近乎富矣。然千金之家。其每年产业所得子息不过三五十金。多亦不过七十八十金。而每年事畜衣食及工匠雇倩与戚友往来酬应。在在需钱。是每年子息。仅能敷用。一经涉讼。往来盘费。在城饭食。及书差临时之索诈。私锁私押。百般凌辱威吓。非钱不行。有事后之酬谢。案结后仍然私押。不肯释令归家。种种花销。大约一讼之费。至少亦须数十金。而此数十金者。富民未必储之于家也。必临时借贷。彼放债者难得仁厚之人。 【巴县竟有以放此债为业者。详见庸吏庸言严除蠹弊告示条内。】 大率乘人之危急。多索子息。扣去本钱。往往七折八扣。良民需用甚急。图救目前之厄。不得己含泪书券。大抵讼者借得实在钱不过三五十千文。而券必浮书八九十千。或百数十千不等。此债既借之后。变为附骨恶疽。偿过本钱。又将尾欠之利息卷算作本。勒令另换一券。不出十年。积至四五百金而富民鬻产矣。产一动不至家业尽民闲一词到官往往牵率富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