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古典诗词文   
蜀僚问答
讼案可讯即讯纵有一二人不到亦可讯结不必俟唤齐方讯亦例有专条
清 · 刘衡
下载:蜀僚问答.txt
本书全文检索:
       或问摘令人证不必到案刁民或疑书吏作弊抽删。得毋启上控之端乎曰此系遵例而行。向上控之有。查诬告门有听断时纵有一二人不到。即据现在人犯成招。不得借端羁延一条。予奉行已久。犹忆在某县摄篆时。因恪奉此例。邑民颇知感诵。自是令出惟行。后任某君。聪明才力。十倍于予。操守亦好。予方敬服之。而百姓怨之。予不解其故。洎予守成都。其邑有绅耆数人来谒。予诘以后任某君居官甚好。何以不得民心。佥称某公事事都好。惟每遇讼案。必照原呈所开人证姓名逐一唤齐然后审讯。倘有一名不到。必阁案数日。必俟到齐然后讯断。以此棍蠹得以肆其讹诈。吾民不堪其扰。予因叹某公有爱民之心。但不得爱民之法。而病民遂至于此。闻其人最信门丁。门丁绐以人证未齐。倘就现在人犯遽行审讯。则案情不确。恐致上控。某君信之。不悟其破民家而招民怨也。予乃益服 圣人制律定例之精意。所以剔除蠹弊者无微不至。后接见本属十六州县寅僚。必以此条谆切叮嘱。劝其力行。已而各属上控差役索诈之案渐少于前矣。衡至愚极陋。仰荷 圣恩高厚。以一知县不十年擢至道员。自问无一可报称者。惟在任奉行此条及前所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