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古典诗词文   
蜀僚问答
先审原告取供之法
清 · 刘衡
下载:蜀僚问答.txt
本书全文检索:
       或问情虚之原告。即非讼棍。必系刁徒。官于收呈时讯鞫。其时并无质证之人。彼肯引服乎曰。此。自非易事。但□烦二字是听讼第一要诀葢能耐烦方能悉心静□以辨事理之虚实须为官者耐烦耳。大抵刁徒诬告。其词内情节必有矛盾处。谚云。事假难真是也。官果有爱民之心。但须设身处地。一面细核呈词。一面详问口供。但觉供情与呈词。略有参差不合处。即带入署内密室百端诘问。不许胥役一人在旁。恐彼知我审案之法。可一不可再矣。供则官自录之。役则令军流犯及水火夫代之。或凭空而慑以盛怒。或含笑而入以游词。盛怒时必唤进皁役多人令其口?么喝示威。官或以醒木重击案卓。或大声疾呼。或提出别案应行杖责枷号之犯。当原告前发落。察其面目眉睫之闲。是否颤震。摸其心窝。是否跳突。并令吐唾沬于器皿内。察其有无津液。若竟无之。或虽有而甚少。却有前项颤跳等情。即系情虚。可从此穷诘而入矣。然乡曲愿民。初见官长。怵于官威。往往有前项颤跳等情。未可信为情虚之确据。则不如入以游词之为得也。入游词之法。莫妙于先与闲谈。如课晴问雨。及询其家房屋向背。有无竹树。一家几人。每日饭食若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