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XX,男,18岁,学生。1980年9月18日初诊。自诉于5月间患鼻衄一月余,血色紫黯,血量时多时少,时断时续。此后每天头痛,眩晕,胸闷,烦热,身冷倦怠,时出冷汗,手足发凉,并有麻木感,纳差,喉中似常有物梗塞,大便稍干,小便清长,口不欲饮水。入秋以来,烦躁加剧,每天须到大江中冷浴两三次,每次1~2小时,始觉舒适,否则坐立不安,烦闷难于忍受。证见精神尚好,面色苍白,两颧淡红,语言清晰,胸腹未见异常,四肢动作自如,惟手足逆冷;舌质淡红胖嫩、苔薄白,脉浮弦细数,沉取无力。中医诊为阴躁,属真寒假热,阴盛格阳之证。治宜益气温阳。敛阴和营。
桂枝10克、熟附片25克、黄芪30克、白芍25克、白术25克、柴胡10克、生甘草6克。二剂,水煎服。
二诊(9月20日):药后胃觉舒适,知饥思食,头痛,手足麻木稍减,仍有烦躁,又去洗浴两次,脉如前,稍有力,宗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