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以属辞比事为教,战国之际学者益究辩言正辞之术。先是墨翟作《辩经》,名家之徒颇宗之。且当时以游谈相高,苏张之徒腾其合纵连横之说,而又有谈天之驺衍、雕龙之驺奭、炙毂之淳于髡;专以名家之学显者,有尹文、惠施、公孙龙等,可谓极辩论之大观矣。庄子出墨子之后,受潮流影响,故自立辩证法,用述其学说焉。
第一节 辩之起源
庄子阐明争辩起源,约有三端:
(甲)由于成心。庄子云:“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齐物论》)此攻击师心好辩,何等痛快淋漓!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