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   
国史十六讲
第一部分解读封建的本意--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2)
当代 · 樊树志
下载:国史十六讲.txt
本书全文检索:
       有宋一代,小农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伴随而来的兼并盛行,贫富分化加剧。不少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以为是“田制不立”的结果。于是乎,恢复井田制度的议论如沉渣泛起一般,几乎连绵不断。即使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对井田制度也百般美化,他在与宋神宗议政时,建议模仿王莽的“王田令”,“令如古井田”。他的“方田均税法”,似乎是这一主张的第一步。看来王安石与王莽是颇有一些共鸣之处的。新儒学大师朱熹也不见得高明,也主张恢复井田制度。他说:“田尽归官,方可给与民”,“而今要行井田,索性火急做”。所谓“田尽归官”,就是实行土地国有;所谓“索性火急做”,就是不要停留于口头议论,要雷厉风行地实施。
       为什么人们的改革思路始终离不开井田制度,公社的幽灵如此难以摆脱?实在值得深思。
       到了近代,“三农”问题尖锐化,上述思路再一次以高水平的形式重现。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