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   
中国通史-第03卷-上古时代(上册)
第三节 春秋战国之际新的阶级出现
白寿彝
下载:中国通史-第03卷-上古时代(上册).txt
本书全文检索:
       春秋战国之际的新旧过渡
       春秋战国之际,旧的制度、旧的等级已经开始动摇,新的制度、等级以及新的阶级产生了。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渡时期。
       春秋末期,有一次,齐景公和晏婴坐在路寝上,景公望着对面豪华壮丽的宫殿,感慨地说:“美哉室!其谁有此乎?”晏婴回答说:“其陈氏乎?陈氏无有大德而有施于民,豆、区;釜、锺之数,其取之公也薄,其施之民也厚。公厚敛焉,陈氏厚施焉,民归之矣。”景公听了,问怎样才能改变这一情况。晏子说:“唯礼可以已之。在礼,家施不及国,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慆(慢也),大夫不收公利。”①礼,在古代本来有维系社会等级秩序的作用,而齐景公时已失去这种作用了。本来确是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慆的,而今恰恰相反,民迁、农移、工贾变、士滥、官慆了。晏婴所谓的礼,当然是指旧制度而言,如在井田制度时,确是民不迁、农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题 记
甲编 序 说
第一节 五经
第二节 史地书
第三节 诸子书
第四节 辞 赋
第二章 考古资料
第二节 考古学文化的研究
第三节 考古资料反映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章 甲骨文和金文
第二节 金 文
第四章 研究概况
第二节 郭沫若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传播
第三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显著成就
第四节 新中国建立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第五章 本卷的编写旨趣
乙编 综 述
第二节 关于夏代的传说 和夏史的探索
第三节 历史年代
第二章 商殷时期
第二节 商殷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统治制度
第三节 商殷时期的文化
第三章 西周时期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第三节 周王国和国内各族的关系
第四节 西周的衰微与平王东迁
第四章 春秋时期
第二节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各国的大夫兼并与南方的混战
第五章 战国时期
第二节 战国“七雄”与各国的变法图强
第三节 走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及其重要制度
第五节 社会大变革中学术文化的发展
第六章 商周时期的中国在上古世界的地位
第二节 西周文明和同时期的世界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和当时的世界
丙 编 典 志
第一节 农业环境
第二节 农具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最早的物候历和二十四节气的出现
第四节 农田耕作和作物栽培技术
第五节 粮食作物的主要品种及其产地
第六节 园艺、林、牧、蚕桑业的生产技术
第七节 狩猎、采集、捕鱼和植树的活动
第八节 农业生物学知识
第九节 《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
第二章 手工业、商业和货币
第一节 商殷时期的官工商业和货币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官工商业和货币
第三节 春秋时期官私工商业的发展与金属货币的出现
第四节 “素封”的出现,战国时期工商业的发达和金属铸币的流通
第五节 先秦时代的手工业技术
第三章 交通、道路、都会
第二节 夏、商、周三代的都邑及其间的交通道路
第三节 春秋时期横贯南北和纵通东西的交通道路
第四节 战国时期以各国都城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交通道路
第五节 经济都会的兴起及其有关的交通道路
第六节 《禹贡》建立水上交通道路网的思想
第四章 国野、乡里与郡县
第一节 周初的武装殖民与“国”“野”之分
第二节 “国人”和“野人”的社会地位之不同
第三节 “国”“野”与“国人”“野人”区别之泯除
第四节 乡、里的产生与郡县之出现
第五章 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第一节 井田制度
第二节 夏商时期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第五节 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第六章 等级和阶级
第二节 等级与阶级的关系
第三节 春秋战国之际新的阶级出现
第四节 商鞅变法的阶级政策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