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   
中国通史-第03卷-上古时代(上册)
第二节 郭沫若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传播
白寿彝
下载:中国通史-第03卷-上古时代(上册).txt
本书全文检索:
       在中国史学近代化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倾向几乎是齐流并进,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传播则是其中的主流。郭沫若在1928年旅居日本后,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历史,至1978年逝世为止,在整整半个世纪中,他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开辟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历史的科学道路。他在1929年写成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首次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系统地阐述殷周史的发展规律以及重要社会问题,为殷周史的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自序》中写道:只要是一个人体,他的发展,无论是红黄黑白,大抵相同。由人所组成的社会也是一样。中国人有一句口头禅,说是“我们的国情不同”。这种民族的偏见差不多各个民族都有。然而中国人不是神,也不是猴子,中国人所组成的社会不应该有什么不同①。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题 记
甲编 序 说
第一节 五经
第二节 史地书
第三节 诸子书
第四节 辞 赋
第二章 考古资料
第二节 考古学文化的研究
第三节 考古资料反映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章 甲骨文和金文
第二节 金 文
第四章 研究概况
第二节 郭沫若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传播
第三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显著成就
第四节 新中国建立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第五章 本卷的编写旨趣
乙编 综 述
第二节 关于夏代的传说 和夏史的探索
第三节 历史年代
第二章 商殷时期
第二节 商殷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统治制度
第三节 商殷时期的文化
第三章 西周时期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第三节 周王国和国内各族的关系
第四节 西周的衰微与平王东迁
第四章 春秋时期
第二节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各国的大夫兼并与南方的混战
第五章 战国时期
第二节 战国“七雄”与各国的变法图强
第三节 走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及其重要制度
第五节 社会大变革中学术文化的发展
第六章 商周时期的中国在上古世界的地位
第二节 西周文明和同时期的世界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和当时的世界
丙 编 典 志
第一节 农业环境
第二节 农具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最早的物候历和二十四节气的出现
第四节 农田耕作和作物栽培技术
第五节 粮食作物的主要品种及其产地
第六节 园艺、林、牧、蚕桑业的生产技术
第七节 狩猎、采集、捕鱼和植树的活动
第八节 农业生物学知识
第九节 《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
第二章 手工业、商业和货币
第一节 商殷时期的官工商业和货币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官工商业和货币
第三节 春秋时期官私工商业的发展与金属货币的出现
第四节 “素封”的出现,战国时期工商业的发达和金属铸币的流通
第五节 先秦时代的手工业技术
第三章 交通、道路、都会
第二节 夏、商、周三代的都邑及其间的交通道路
第三节 春秋时期横贯南北和纵通东西的交通道路
第四节 战国时期以各国都城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交通道路
第五节 经济都会的兴起及其有关的交通道路
第六节 《禹贡》建立水上交通道路网的思想
第四章 国野、乡里与郡县
第一节 周初的武装殖民与“国”“野”之分
第二节 “国人”和“野人”的社会地位之不同
第三节 “国”“野”与“国人”“野人”区别之泯除
第四节 乡、里的产生与郡县之出现
第五章 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第一节 井田制度
第二节 夏商时期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第五节 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第六章 等级和阶级
第二节 等级与阶级的关系
第三节 春秋战国之际新的阶级出现
第四节 商鞅变法的阶级政策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