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异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1〕;釜鬵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2〕;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3〕,即郑侨〔4〕、晋华〔5〕岂足为烈哉?
【注释】
〔1〕楚萍:典出于《孔子家语·致思篇》,言楚昭王(前515—前489在位)见江中红色圆状物,不知为何物。遣人问孔子(前551—前473),孔子说此乃萍实,可食,唯霸者可得。
〔2〕莒(jǔ)鼎:《左传·昭公七年》(前535)载晋侯赐郑国公孙侨(子产)二方鼎,是由莒国(今山东莒县)所铸的煮食器,原物早已不存。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