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先秦
|
古典诗词文
|
历史
|
传记
|
现代
|
古典小说
|
术数
|
外国文学
|
哲学
|
經典繁體
|
佛教
|
文章
|
工具
|
遼海叢書
臺灣文獻叢刊
|
道藏繁體
|
大藏经
|
中医
|
四庫全書繁體
經
史
子
集
|
专题:
二十五史
简体
繁体
|
明实录
|
清实录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
前一篇
返回目录
后一篇
下载本篇txt文件
Email本页
收藏本页
赵守真医案
10.腹痛——附子粳米汤加干姜、茯苓/姜附六君子汤
赵守真
下载:
赵守真医案.txt
本书全文检索:
彭某夜间来谓:“家母晚餐后腹内痛,呕叶不止。煎服姜艾汤,呕病末少减,且加剧焉,请处方治之。”吾思年老腹痛而呕,多属虚寒所致,处以砂半理中汤。黎明彭君谓服药痛呕如故,四肢且厥,势甚危迫,恳速往。同诣其家,见其母呻吟床第,辗转不宁,呕吐时作,痰涎遍地,唇白面惨,四肢微厥,神疲懒言,舌质白胖,按脉沉而紧。她称:“腹中雷鸣剧痛,胸膈逆满,呕吐不止,尿清长。”凭证而论,则为腹中寒气奔迫,上攻胸胁,胃中停水,逆而作呕,阴盛阳衰之候:《金匮要略》叙列证治更切:“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尤在泾对此有精辟论述:“下焦浊阴之气,不特肆于阴部,而且逆于阳位,中虚而堤防撤矣。故以附子补阳驱阴,半夏降逆止呕,而尤赖粳米、甘草培令土厚而使敛阴气也。”彭母之恰切附子粳米汤,可以无疑矣!但尚恐该汤力过薄弱,再加干姜、茯苓之温中利水以宏其用。服2帖痛呕均减,再2帖痊愈。改予姜附六君子汤从事温补脾肾,调养10余日,即健复加初。
用户中心
本站图书检索
电子书下载
《二十五史》.chm
《全宋词》.chm
《全唐诗》.chm
本书目录
简介
1.伤寒变证——通脉四逆汤加童便/桂枝汤加人参
2.大汗亡阳——茯苓四逆汤加童便/十全大补汤加补肾药
3.吐血——人参四逆汤/调胃承气汤
4.慢惊风——人参四逆汤/理中汤加黄芪、补骨脂
5.慢惊风——人参四逆汤
6.阳虚头痛——白通汤
7.喘证——真武汤加味/黑锡丹
8.阳虚汗出——真武汤
9.背痛——附子汤/紫金桂附膏掺白砒末外敷
10.腹痛——附子粳米汤加干姜、茯苓/姜附六君子汤
11.腹痛——解急蜀椒汤
12.腹痛——近效白术汤
13.腹痛——大黄附子汤
14.寒疝——乌头桂枝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15.感冒——桂枝新加汤加附子/附子汤加味
16.痹证——桂枝芍药知母汤合活络效灵丹/三痹汤加味
17消渴——理中汤/人参养荣汤
18.白带——完带汤加吴茱萸/桂附理中汤,金匮白术散
19.白带、不育——桂附理中汤加补肾药/当归生姜羊肉汤/人参养荣汤加龟胶、鹿胶
20.妇人缩阴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21.妇人缩阴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22.呕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连理汤
大悲咒的灵验不可思议
图书推荐
全宋诗
全宋词
古文观止
全唐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
册府元龟
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通典
宋会要辑稿
全唐文
三国志
史记
四库全书总目录
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科研、教学、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CopyRight © 2015 版权所有 文学100 www.wenxue100.com 站长信箱:mywenxue100@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