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先秦典籍   
中庸注参
附: 中庸通义
近代 · 陈柱
下载:中庸注参.txt
本书全文检索: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见,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柱谨按: 率,郑玄注:“循也。”循其性之谓道,则以人性本善也。修,郑玄注:“治也。”治其道之谓教,则物咸受其教化也。就其质而言之,则谓之性;就其体而言之,则谓之道;就其用而言之,则谓之教。戒慎恐惧,修道之工夫,所以率性也;位天地,育万物,修道之事业,所以广教也。礼运曰:“人者具天地之德,五行之秀气也。”夫然故人性无不善,扩而充之,无不可以位天地,育万物者。故尚书曰:“天工,人其代之”,礼运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然而天下之人有圣人,有贤人,有愚人,有小人,则又曷故哉?亦所修者异耳。修之时义大矣哉?修则道存,不修则道亡。道存则尽已之性,以尽人之性,尽人之性,以尽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