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上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即位者,告庙临群臣也。国君嗣世,定于初丧,必逾年然后改元。书即位者,缘始终之义。一年不二君,缘民臣之心,不可旷年无君。按书载舜、禹受终传位之事,在舜则曰月正元日,格于文祖。在禹则曰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夫于文祖、神宗,则告庙也。率百官若帝之初,则临群臣也。自古通丧三年,其以凶服,则不可入宗庙,其以吉服则斩焉。在衰绖之中,不可既成而又易之也。如之何而可?子张问于孔子: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巳,以听于冢宰。三年则告庙,临群臣,固有摄行之礼矣。按商书称太甲元年,伊尹祠于先王,则摄而告庙之证也。百官总已以听冢宰,则摄而临群臣之证也。其曰祗见厥祖者,言伊尹以奉嗣王之事,祗见太甲之祖也。至三祀十有二月,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则免丧从吉之证也。然顾命、康诰记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