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志》:「仲尼殁而微言絶,七十子丧而大义乖。」《董子》:「《春秋》文成数万,其旨数千。如冠、祭、乡飮诸篇,大义详,纲领与《大传》比。《劝学篇》以六经章句繁多而寡要,欲求简约,以爲兼读西书地步,拟撰《群经大义》,收经传之功效,无章句之繁劳。因撰此篇,以副香帅作育苦心。
二、征求已久,海内无人应命。盖总括群经,事极重大,断难一人一时可能猝办,合衆爲之,尤难其选。既曰大义,凡支离破碎之训诂、空疎晚近之语録,皆所不取。不惟撰作全书,即标举题目,亦非易事。
三、于万不能作之中,得一简要之法,以述爲作,取《白虎通义》爲蓝本,分经标目,排次删补,略有异同,易名《群经大义》。《白虎通义》爲地球有一无二之书,肇锡新名,当之无愧。
四、《白虎通义》爲古今絶品,不可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