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导读
此卷首篇即说商鞅变法的成效,可见其重要性。商鞅以法家而行霸道,驱农归战,又设立“军功爵”,令秦师如狼似虎,所向披靡;可是对于他的死,却“秦人不怜”,可见秦人怨怼之深。商鞅的法家思想及其所推行的“霸道”,秦始皇将其发挥至极致,他虽统一天下,成就了三十六代君主共六百年以来所追求的梦想,却也留下了“暴秦”的恶名。
另一方面,又记载了战国时的策士,如苏秦、张仪及司马错。苏秦游说各国时遭遇坎坷,后来飞黄腾达,是庶民阶层在列国复杂的政治态势下崛起的典型。其同门张仪亦在早年经历辛酸,受尽白眼,后来他向秦王分析秦与六国的优胜劣败,表现出雄韬伟略,辩才无碍。在游说、穿梭于各国之间,秦将司马错虽不如张仪,但在夺取蜀地或争霸中原的争论上,司马错之见却显然比张仪更现实,且更懂得趋吉避凶。这些观点不一而又各具奇才的人物,均为秦王所重用,这正是秦国雄视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