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制
「易」著師貞,「書」稱克詰;武備之道,當與文治並崇。國家偃武修文,德威遐播:墩臺壁壘,鞏磐石於千年;貔虎熊羆,靖風煙於萬里。凡以固疆圉、輯民人,薄海內外有備無患矣。而以臺灣為東南數省藩籬,規制尤宜嚴密:更班撥戍,賞賚頻加;水陸戎軍,屯雲集鷁。其所以講習於無事之時、防範於太平之日者,制稱盛焉。豈曰山海敉寧,遽謂兵不必備哉!志兵制。
康熙六十年,兵部奏准:『澎湖係臺灣咽喉緊要適中之地,移臺灣總兵駐澎湖,陸路改設副將』。金門總兵黃英奏言:『澎湖為臺灣之門戶,今將臺灣總兵移改澎湖,臺灣設立副將,與水師彼此接應;遙度形勢盡善之謀,無大於此』。巡臺御史黃叔璥摺奏略云:『臣閱地勢輕重,澎湖雖稱三十六島居於臺、廈之中,究皆一坏之土,錯落彈丸。除媽宮、八罩略有人煙,餘悉冷落荒嶼。原設副將,儘堪防守。茲臺灣南北延袤二千餘里,村莊、番社、閭井,戶口不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