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   
明儒学案
卷四十二 甘泉学案六
清 · 黄宗羲
下载:明儒学案.txt
本书全文检索:
       文选唐曙台先生伯元  唐伯元字仁卿,号曙台,广之澄海人。万历甲戌进士。知万年县,改泰和,陞南京户部主事,署郎中事。进石经《大学》,谓得之安福举人邹德溥。阳明从祀孔庙,疏言:“不宜从祀,《六经》无心学之说,孔门无心学之教,凡言心学者,皆后儒之误。守仁言良知新学,惑世诬民,立於不禅不霸之间,习为多疑多似之行,招朋聚党,好为人师,后人效之,不为狗成,则从鬼化矣。”言官劾其诋毁先儒,降海州判官,移保定推官。历礼部主事,尚宝司丞,吏部员外,文选郎中。致仕卒,年五十八。  先生学於吕巾石,其言“性一天也,无不善;心则有善不善。至于身,则去禽兽无几矣。性可顺,心不可顺,以其附乎身也。身可反,心不可反,以其通乎性也。故反身修德,斯为学之要。”而其言性之善也,又在不容说之际,至於有生而后,便是才说性之性,不能无恶矣。夫不容说之性,语言道断,思维路绝,何从而知其善也?谓其善者,亦不过稍欲别于荀子耳。孟子之所谓性善,皆在有生以后,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何一不可说乎?以可说者,谓不能无恶,明己主张,夫性恶矣。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明儒学案
郑性序
黄千秋跋
冯全垓跋
于准序
仇兆鳌序
明儒学案序
黄梨洲先生原序
贾润序
贾朴跋
贾念祖跋
莫晋序
《明儒学案》发凡
师说
卷一 崇仁学案一
卷二 崇仁学案二
卷三 崇仁学案三
卷四 崇仁学案四
卷五 白沙学案上
卷六 白沙学案下
卷七 河东学案上
卷八 河东学案下
卷九 三原学案
卷十 姚江学案
卷十一 浙中王门学案一
卷十二 浙中王门学案二
卷十三 浙中王门学案三
卷十四 浙中王门学案四
卷十五 浙中王门学案五
卷十六 江右王门学案一
卷十七 江右王门学案二
卷十八 江右王门学案三
卷十九 江右王门学案四
卷二十 江右王门学案五
卷二十一 江右王门学案六
卷二十二 江右王门学案七
卷二十三 江右王门学案八
卷二十四 江右王门学案九
卷二十五 南中王门学案一
卷二十六 南中王门学案二
卷二十七 南中王门学案三
卷二十八 楚中王门学案
卷二十九 北方王门学案
卷三十 粤闽王门学案
卷三十一 止修学案
卷三十二 泰州学案一
卷三十三 泰州学案二
卷三十四 泰州学案三
卷三十五 泰州学案四
卷三十六 泰州学案五
卷三十七 甘泉学案一
卷三十八 甘泉学案二
卷三十九 甘泉学案三
卷四十 甘泉学案四
卷四十一 甘泉学案五
卷四十二 甘泉学案六
卷四十三 诸儒学案上一
卷四十四 诸儒学案上二
卷四十五 诸儒学案上三
卷四十六 诸儒学案上四
卷四十七 诸儒学案中一
卷四十八 诸儒学案中二
卷四十九 诸儒学案中三
卷五十 诸儒学案中四
卷五十一 诸儒学案中五
卷五十二 诸儒学案中六
卷五十三 诸儒学案下一
卷五十四 诸儒学案下二
卷五十五 诸儒学案下三
卷五十六 诸儒学案下四
卷五十七 诸儒学案下五
卷五十八 东林学案一
卷五十九 东林学案二
卷六十 东林学案三
卷六十一 东林学案四
卷六十二 蕺山学案
卷六十三 附案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