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之利
顾炎武
今边郡之民。既不知耕。又不知织。虽有材力。而安于游惰。华阴王宏撰箸议。以为延安一府。布帛之价。贵于西安数倍。既不获纺织之利。而又岁有买布之费。生计日蹙。国税日逋。非尽其民之惰。以无教之者耳。今当每州县发纺织之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里下。募外郡能织者为师。即以民之勤惰工拙。为有司之殿最。一二年间。民享其利。将自为之。而不烦程督矣。计延安一府。四万五千余户。户不下三女子。固已十三万余人。其为利益。岂不甚多。按盐铁论曰。边民无桑麻之利。仰中国丝絮。而后衣之。夏不释复。冬不离窟。父子夫妇。内藏于专室土圜之中。崔寔政论。仆前为五原太守。土俗不知缉绩。冬积草伏卧其中。若见吏。以草缠身。令人酸鼻。今大同人多是如此妇人出草则穿纸真所谓虫者也吾乃卖储峙得二十余万。诣雁门广武迎织师。使巧手作机。乃纺以教民织。后汉书采入本传是则古人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