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出身寒门庶族,武后(周)长安二年(702)擢进士。数年中官累迁,开元四年(716),因上书言事引起宰相姚崇不满,遂告病归乡。请开大庾岭路,是年冬,率众修成。开元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733--736)以中书令入主相府。他有胆有识,刚直不阿,施政有方,举贤任能,是著名的盛世贤相。后因李林甫与武妃诋毁而被罢相,贬为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740)五月,他卒于曲江私第,年六十三。今存《张曲江集》,有诗218首,文242篇,又《全唐文》、《唐大诏令集》、《文苑英华》载十篇,共252篇。
他是张说之后的文坛领袖,执政二十余年中,奖掖、培养、提拔过一批文才俊士,如王维、卢象、皇甫冉、孟浩然、裴迪、王昌龄、钱起、綦毋潜、包融等。古体诗《感遇十二首》是其代表作,
感遇(其一)[1]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