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运篇》,黄帝论乐曰:吾奏之以人,征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大情,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此之谓天乐。故作《咸池之槃》,张于洞庭之野,而北门成不能解。后王因之,少皞作《大渊》,颛顼作《六茎》,帝喾作《六英》,唐尧作《大章》,虞舜作《大韶》,夏禹作《大夏》,商汤作《大濩》,周武王作《大武》,成王时周公作《勺》,又有《房中之乐》,以歌后妃之德。其于国子也,则大司乐合六代之乐,教以乐德、乐语、乐舞。夫其重之也如此。今所传者,莫古于《诗》三百篇。读《左传》季札论乐一节,则其声音之道可知。此即《史记·孔子世家》所谓凡诗皆可入乐之说也。及周之衰,诗亡乐废。屈、宋代兴,以《九歌》等篇侑乐,《九章》等篇舒情,涂辙肇分矣。秦一天下,六代庙乐,惟《韶》、《武》存焉。二十六年,改周《大武》曰《五行》,《房中》曰《寿人》,而郑卫之音,尤为二世所好。此秦之所以速亡也。西汉之初,有鲁人制氏者,世在太乐官,但能记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高祖过沛,作“风起”之诗,令僮儿百二十人习而歌之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