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候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