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女,37岁。患者1981年曾患乙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经治疗1个多月后,各项化验恢复正常后出院。1986年始觉上腹部不适,神疲乏力倦怠,谷丙转酶、麝香草酚浊度、硫酸锌浊度、γ球蛋白等升高,B超示肝脾肿大,肝光点分布不均匀,血管走向不清晰,市传染病医院拟诊肝炎后肝硬化住院,好转出院。近因神疲肢软,倦怠乏力,牙齿出血,口苦而粘,求治于中医。诊其面色苍白带灰,黯然无泽,略消瘦,颈部有蜘蛛痣,无肝掌,下肢不肿,舌苔薄腻,脉细弦。此肝虚血瘀,气不摄血,治拟柔肝和血摄血。方投:黄芪30克、丹参24克、生地30克、黄精15克、当归20克、莪术15克、生蒲黄15克、红藤24克、延胡索20克、小茴香10克、焦楂曲各10克、茜草根15克,另牛黄醒消丸1支分吞,14帖。
二诊:齿衄减而未尽,再以消补兼施。方用桃仁泥15克、红花9克、当归20克、川芎12克、生熟地各24克、白芍15克、水牛角片(先煎)50克、丹皮10克、黄芪30克、生槐花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