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先秦
|
古典诗词文
|
历史
|
传记
|
现代
|
古典小说
|
术数
|
外国文学
|
哲学
|
經典繁體
|
佛教
|
文章
|
工具
|
遼海叢書
臺灣文獻叢刊
|
道藏繁體
|
大藏经
|
中医
|
四庫全書繁體
經
史
子
集
|
专题:
二十五史
简体
繁体
|
明实录
|
清实录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
前一篇
返回目录
后一篇
下载本篇txt文件
Email本页
收藏本页
古今医案按
卷十 幼科 喘
清 · 俞震
下载:
古今医案按.txt
本书全文检索:
景岳曰。予仲儿生未两周。初秋感寒发热。脉微紧。素知其脏气属阴。不敢清解。以芎苏、羌、芷、细辛、生姜之属。冀散其寒。一剂下咽。不惟热不退而反大泻作。连泻二日又加气喘。斯时也。将谓其寒气盛耶。何以用温药而反泻。将谓其火刑金耶。岂以清泻连日而尚堪寒凉。将谓其表邪之未除耶。则何以不利于疏散。束手无策。且见其表里俱剧。大喘垂危。又岂浅易之剂所能挽回。沉思良久。渐有所得。乃用人参二钱。生姜五片。煎汤。以茶匙挑与二三匙。即怀之而旋走室中。徐察其呼吸之进退。喘虽未减。亦不见增。又与三四匙。少顷。则觉其鼻息似乎少舒。遂与半小钟。更觉有应。自午及酉。完此一剂。适一医至。曰误矣。大喘如此。岂可用参。速以抱龙丸解之。余不听。复煎人参二钱五分。自酉至子尽其剂。剂完而气息遂平。 大睡。泻亦止而热亦退矣。所以知其然者。观其因泻反喘岂非中虚。设有实邪。自当喘随泻减。是可辨也。向使误听彼医。易以清利。中气一脱。即当置之死地。必仍咎余之误用参也。孰是孰非。何从辨哉。
用户中心
本站图书检索
电子书下载
《二十五史》.chm
《全宋词》.chm
《全唐诗》.chm
本书目录
自叙
凡例
卷一
中风
类中
伤风
中寒
伤寒
卷二
温热病
瘟疫
大头瘟
暑
湿
消渴
火
霍乱
泄泻
伤食
不食
卷三
疟
痢
疟痢
呃逆
厥
痉
疝
气冲
眩晕
卷四
虚损
痨瘵
恶寒
发热
血证
衄血
下血
溺血
汗
卷五
七情
郁
诈病
痰
痞满
吞酸吐酸
嘈杂
呕吐
噎膈
喑
咳嗽
喘
喘胀
肿胀
卷六
不寐
怔忡
痫
癫狂
鬼疰
邪祟
遗精
便浊
五淋
溺闭
遗尿
小便涩数
二便不通
大便秘结
交肠
百合病
人渐缩小、人暴长大
诸虫
中毒
骨哽
误吞金铁
误吞虫
卷七
头痛
心脾痛
腹痛
腰痛
背痛
胁痛
膝痛
鹤膝风
脚气
脚上诸证
面病
耳
鼻
发脱眉落
目
咽喉
唇
口
舌
牙齿
卷八
黄胆
身痒
麻木
痹
痿
瘕
积块
前阴病
阳痿
阴吹
脱肛
痔
瘴气
卷九
卷十 外科
卷十 幼科
胎毒
胎晕
热证
汗
喘
吐泻
嗜卧
惊搐
痫
螈
黄胆
癖积
疳积
曲背
异证
大悲咒的灵验不可思议
图书推荐
全宋诗
全宋词
古文观止
全唐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
册府元龟
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通典
宋会要辑稿
全唐文
三国志
史记
四库全书总目录
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科研、教学、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CopyRight © 2015 版权所有 文学100 www.wenxue100.com 站长信箱:mywenxue100@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