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   
儿科要略
第七章 吐泻论治   第三节 泻证述要
吴克潜
下载:儿科要略.txt
本书全文检索:
       甲、概况 大便不实,利下无度谓之泻。泻有溏、泄、利、滑、洞五种,因虚实寒热之别而证状遂有不同也。溏者, 下稠粘垢秽,溏薄之物,多属于湿,多属于热,间亦有属于寒者;泄者,腹泻注下,多属于寒,然暴注下迫 有声,有属于热者;利者,泻而利也,不利者则属于痢之一类;滑者,泄下不禁也,多属于寒;洞 者,泄泻过甚,空洞无物也,多属于虚。而泻之寒热之大别,大概其色黄赤而其味臭者为热,其色灰白嫩黄 臭不甚者为寒,其间夹痰者为痰湿,渣滓不化者为食积也。惟小儿之泻,食积为多,故恒见气味酸臭,渣滓不 化之状,泻出色黄者病浅,以胃气盛也,泻出色青者病深,以胃气衰也。更有小儿多病脾弱,泄泻为 半化之状,时止时泻,则宜健脾为主,因循必伤脾,转成慢惊之证,则难治矣。又小儿腹泻,恒多大腹膨胀, 初起膨胀,按之坚结者,积滞不行而胀也,宜攻下之,积去宜急和其脾;继则虽胀而不坚,能食而不化者,虚 胀也,宜扶脾健胃。然腹胀多兼有虫积,故须参看疳证治法以为之变通。总之,泄泻者,肠之病也。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