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   
高注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治第十三
清 · 高学山
下载:高注金匮要略.txt
本书全文检索:
       一条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利不止。(伤寒作气上撞心)
       消渴之症。其因皆起于胸膈间。在天之阳气既虚。而其阳精又竭之所致也。阳气上虚。则下焦之虚火。因其空而炎于上。阳精上竭。又不能供两火之燔炙。而不得不资外水以自救。故渴。然邪火在胸膈。其位最高。胃脘虽从此下经。而其受水处。却较低于邪火。火上水下。未济之象。下水不能制上火。而上火反具吹嘘鼓逼之势。则所饮者。一直下趋而行为小便矣。以消易而愈渴。故曰消渴也。李氏旧注。引内经心移热于肺。为膈消。虽非仲景之所谓消渴。而与本篇之旨略同者。盖心肺上热则一。而与条中之症。发源于下焦者。为大殊也。其又引经文二阳结。谓之消。又瘅成为消中二语。虽合仲景之旨。然是三四两条。中焦热实上炎之消渴。而不可以概下焦之症也。读金匮者。苟不从论文方意。会其全神。而徒为零注死解。纵博引经义。无有是处也。本篇论渴症者八条。一条言下焦之虚火上冲。而为消渴之正病。二条即言其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