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先秦
|
古典诗词文
|
历史
|
传记
|
现代
|
古典小说
|
术数
|
外国文学
|
哲学
|
經典繁體
|
佛教
|
文章
|
工具
|
遼海叢書
臺灣文獻叢刊
|
道藏繁體
|
大藏经
|
中医
|
四庫全書繁體
經
史
子
集
|
专题:
二十五史
简体
繁体
|
明实录
|
清实录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
前一篇
返回目录
后一篇
下载本篇txt文件
Email本页
收藏本页
质疑录
论见血无寒
明 · 张介宾
下载:
质疑录.txt
本书全文检索:
世人患吐衄者多,而洁古则曰:见血无寒。东垣亦云:诸见血皆责于热。丹溪亦曰:血无火不升。三家之论出,而世之治吐衄者,皆以滋阴降火为法矣。岂知《内经》论血溢、血泄,六淫皆有,故《纲目》序失血症,独载运气六淫之邪。王海藏云:六气能使人失血,不独一火。此语大发千古聋聩。夫六气使人失血,此为外感之邪言也。
然外邪之来,未有不由于内伤者。如忧愁思虑则伤心,饮食劳倦则伤脾,持重远行则伤肝,形寒饮冷则伤肺,入房过度则伤肾。五脏有伤,而后外邪乘虚袭入。故凡治失血,必先审其为风、为寒、为暑、为湿、为燥、为火,先清外感,次理内伤,则邪易伏而易疗。若不先治标,而即救本,凡一切失血专主一火,日事芩、连、知、柏、山栀、生地、丹皮为治,未见其能愈人也。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寒凉之剂日进,而血之屡止屡发者,往往而剧。此吐血之病之死,不死于病而死于医也。悲哉!
用户中心
本站图书检索
电子书下载
《二十五史》.chm
《全宋词》.chm
《全唐诗》.chm
本书目录
序
张景岳传
综概
论伤寒无补法
论真中风外有六经之形症
论中风半身不遂在左属血在右属气
论肝无补法
论见血无寒
论无痰不作眩
论无痰不作疟
论诸痛不宜补气
论关格是脉而非症
论疝不当专属肝经病
论疝与肾经绝无相干
论三消有寒不专主火
论阳常有余
论气有余即是火
论《原病式》病机十九条
论怪病多属痰
论右肾为命门
论痢不专属湿热
论痢有寒热不当以赤白分气血
论痢无止法
论赤痢自小肠来
论三日疟分子午卯酉日
论静而得之曰中暑
论小便不通用隔三之法
论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
论痰病类伤寒脚气类伤寒
论伤寒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论伤寒太阳经再传
论相火为元气之贼
论阴火为心乘土位
论子宫之胞与溲胞不同
论治病不出气血痰郁
论心肺远血肾肝近血
论在内为血在外为汗
论天癸非精血
论命门之火不可偏诊于右尺
论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
论三焦有几
论苦寒补阴之误
论伤寒阳证下早成结胸阴证下早成痞气
论伤寒春变温病夏变热病
论肺热还伤肺
论伤寒无阴证
论泻南补北不可以治痿取阳明
论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之误
跋
大悲咒的灵验不可思议
图书推荐
全宋诗
全宋词
古文观止
全唐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
册府元龟
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通典
宋会要辑稿
全唐文
三国志
史记
四库全书总目录
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科研、教学、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CopyRight © 2015 版权所有 文学100 www.wenxue100.com 站长信箱:mywenxue100@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