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换到繁體中文
首页
|
先秦
|
古典诗词文
|
历史
|
传记
|
现代
|
古典小说
|
术数
|
外国文学
|
哲学
|
經典繁體
|
佛教
|
文章
|
工具
|
遼海叢書
臺灣文獻叢刊
|
道藏繁體
|
大藏经
|
中医
|
四庫全書繁體
經
史
子
集
|
专题:
二十五史
简体
繁体
|
明实录
|
清实录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
前一篇
返回目录
后一篇
下载本篇txt文件
Email本页
收藏本页
醉花窗医案
红痧危症,昏不知人
清 · 王堉
下载:
醉花窗医案.txt
本书全文检索:
寅春,同乡寻管香太史,在文昌馆作团拜,申未之交忽患身疼,众以为坐久而倦也。嘱之少息,晚餐初上,竟命驾归矣,次早张太常炳堂,专车迎余,问何为?曰:管香病笃危在倾刻。其纪纲乃多年旧人,涕泣长跪,求余救主人之命,余曰:昨在会中尚同席,何至如是?因系心腹交,不暇栉沐,而往视之。四肢椎床,昏不知人,提腕诊脉,无一丝可见;按太奚,则沸如涌泉,心头突突乱动。余曰:此红痧也,症虽危,却无碍。乃刺其委中、尺泽,出黑血半盏,神气稍定。急进柴葛解肌汤灌之,因嘱众人勿动,后半日当有红紫点发於肢体,晚再进一剂,明早当再来也。越日往视,炳堂太常迎门云,君言果验,此时紫斑夹痧而发,遍身如涂,而心地清明,约无害也,已进粥矣。余惊曰,谁使食粥!痧最恶粥,恐增剧也。炳堂又惶恐自怨。逮余入,又手足乱动,烦闷颠倒矣。急取麦芽汤灌之,始少安。晚以犀角地黄汤解其热,又以小陷胸汤解其烦,越五日而病安。惟余热未清,身如束缚。余曰:血热伤阴,固应尔尔。命服滋补之剂,半月而后,安然如常矣。
用户中心
本站图书检索
电子书下载
《二十五史》.chm
《全宋词》.chm
《全唐诗》.chm
本书目录
书论
阴热目痛
痰结肺胃,咳喘晕绝
阴虚内热,身面皆赤
红痧危症,昏不知人
霍乱吐泻
脾虚失运,大便不通
邪风中府,卒然昏噤
肝郁呕血
食积致痢
脾湿痰晕
中风臂痛
肝热郁血
脾劳过食,误下致危
寒疟误治
气郁吐痰
酒肉内伤,感寒生痰
饱食冷饮,凝结不通
过劳中暑
痘疹气虚,过服寒凉
阴虚血热,误用桂附
外感风热
饮食伤胃
湿热内蕴,实而误补
过饮致泻,误用提补
阴虚内热,伤脾唾血
肝气凝结,而致寒疝
内有积热,伤风致疟
阴疽发背
风痰昏乱
产后腹痛
产后胸痛,乳儿痰疾,暴怒伤肝三案
肝郁气逆,脉不应病
热郁伤暑,误用桂附
发颐
胃热与脾寒
思虑伤脾,痰扰心包
气郁喘嗽
劳倦失眠,脉坏难治
气郁吐逆
阴虚血弱,胃绝难医
寒湿下注,关节疼痛
肝郁气结,土败难愈
肠有蓄水,小便不出
子痫
久痢致虚,阴阳将绝
产后气虚,升降失常
湿痹似瘫
阴虚肝郁,双目痛楚
年老血崩,阴阳两虚
霍乱转筋
热疟
脾虚肝郁
寒疟
食积腹痛
胃热血结
痰火郁肺
风痰致咳
忧郁致疾,腿目渐废
阴火大炽,清下无功
风寒水肿,误作虚治
阴虚血热,误作痧治
阴热斑疾
血虚肝郁
论人参
实证似虚
痰热上潮,喉中结核,数年不孕
脾虚血崩
食积经闭
气滞经闭
论绵山血见愁
天花逆证
小儿乳积
气郁成痰
误用失笑散致死
水积吐食
审证与慎药
水停不寐
食积作吐
湿痰流注
脾湿停痰,上扰心包
湿热内淫,实证遗精
诊脉如审案
湿热内淫,实证吐血
脾虚食滞,月事不调
气滞水积,痰壅肺窍
胃中积滞,四肢肿胀
保胎、增乳二方
肝气不舒,郁而生火
肝木克土
阴火上冲,以致耳聋
气郁脾馁
肝郁头痛
气郁停痰,喘咳不食
臁疮外症
少阳感冒,热入血室
痰厥头痛
气滞停食
水气下注,腿脚作肿
脾胃积滞,误用桂附
热病误治
长夏热病
阴亏血热
蓄水喘嗽
大虚腹满,梅核作喘
气郁胁痛
气郁痰壅
暴怒伤肝,热入血室
食积胸满
小儿肝疳
食为气滞,中脘不通
大悲咒的灵验不可思议
图书推荐
全宋诗
全宋词
古文观止
全唐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
册府元龟
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通典
宋会要辑稿
全唐文
三国志
史记
四库全书总目录
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本站作品均为网上普遍流行的作品,为便于大家科研、教学、学习等用途,本站将一些学术价值高的古籍或近代作品搜集整理,以方便大家使用,
本站不可能一一鉴别其是否为公共版权或其版权归属,如果您认为本站某部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本站将表示非常抱歉!请您马上联系本站,本站一经核实,立即删除。
CopyRight © 2015 版权所有 文学100 www.wenxue100.com 站长信箱:mywenxue100@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