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治一室女,因事忤意,郁结在脾,半年不食,但日食熟菱米枣数枚,遇喜,食馒头弹子大,深恶粥饭。朱意脾气实,非枳实不能散,以温胆汤去竹茹,与数十贴而安。
一少妇年十九,因大不如意事,遂致膈满不食,累月惫甚,不能起坐,巳(脾。)午(心。)间发热面赤,酉(肾。)戌(心包。)退,夜小便数而点滴,脉沉涩而短小,(沉为气滞,涩为血瘀,短小为虚。)重取皆有,经水极少。此气不遂而郁于胃口,有瘀血而虚,中宫却因食郁而生痰。遂补泻兼施,以参、术各二钱,茯苓一钱,红花一豆大,带白陈皮一钱,浓煎,食前热饮之,少顷药行,与粥半匙,少顷与神佑丸,减轻粉、牵牛,(减轻粉、牵牛,即小胃丹。)细丸如芝麻大,津液咽下十五丸,昼夜二药,各进四服,至次日,食稍进,第三日,热退面不赤,七日而愈。
一女许嫁后,夫经商二年不归,因不食,困卧如痴,无他病,多向里床睡。朱诊之,肝脉弦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