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   
医门法律
卷五 痰饮门(论三首 律三条 法一十四条)   痰饮论
清 · 喻昌
下载:医门法律.txt
本书全文检索:
       喻昌曰:痰饮为患,十人居其七八。《金匮》论之最详,分别而各立其名。后世以其名之多也,徒徇其末而忘其本。曾不思圣人立法,皆从一源而出,无多歧也。盖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大源。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以为常人。《金匮》即从水精不四布,五经不并行之处,以言其患。谓人身所贵者水也,天一生水,乃至充周流灌,无处不到。一有瘀蓄,即如江河回薄之处,秽 丛积,水道日隘,横流旁溢,有所不免。必顺其性因其势而疏导之,由高山而平川,由平川而江海,庶得免乎泛滥。所以仲景分别浅深,诲人因名以求其义焉。浅者在于躯壳之内,脏腑之外,其名有四:曰痰饮、曰悬饮、曰溢饮、曰支饮。痰饮者,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悬饮者,水流胁下,咳唾引痛。溢饮者,水流行于四肢,汗不出而身重。支饮者,咳逆倚息短气,其形如肿。一由胃而下流于肠,一由胃而旁流于胁,一由胃而外出于四肢,一由胃而上入于胸膈,始先不觉,日积月累,水之精华,转为混浊,于是遂成痰饮。必先团聚于呼吸大气难到之处,故由肠而胁,而四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自序
卷一
   一明望色之法
   一明闻声之法
   一明辨息之法
   一明胸中大气之法
   一明问病之法
   一明切脉之法
   一明合色脉之法
   一明营卫之法
   一明络脉之法
   申明《内经》法律
   申明仲景律书(附杂证时病药禁一条 附伤寒三阳经禁一条)
   先哲格言
卷二 中寒门(论一首 法十三条 律三条 比类法六十九条)
卷三 中风门(论一篇 法四十一条 律六条)
   中风论
   风门杂法七条
   中风门方
   附痹证诸方
   附风门杂方
卷四 热湿暑三气门(法二十五条 论三篇 律十一条)
卷四 伤燥门(论一首 法十一条 律五条)
   秋燥论
   秋燥门方
卷五 疟证门(论一首 法九条 律三条)
   疟证论
   疟证门方
卷五 痢疾门
   痢疾论
   痢疾门方
卷五 痰饮门(论三首 律三条 法一十四条)
   痰饮论
   痰饮脉论
   痰饮留伏论
   痰饮门方
卷五 咳嗽门(论二首 法十六条 律六条)
   咳嗽论
   咳嗽续论
   咳嗽门方
卷五 关格门(论二首 律四条)
   关格论
   进退黄连汤方论
   关格门方
卷六 消渴门(论二首 法四条 律五条)
   消渴论
   消渴续论
   消渴门方
卷六 虚劳门(论二首 法三十一条 律十条)
   虚劳论
   虚劳脉论
   虚劳门方
卷六 水肿门(论三首 合论《金匮》方六条 律七条 附论海藏法一条)
   水肿论
   水肿脉论
   水肿门方
卷六 胀病论
卷六 黄瘅门(法十五条 律三条)
卷六 肺痈肺痿门(论一首 法十三条 律四条)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