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先秦典籍   
公孙龙子悬解
公孙龙子悬解三
近代 · 王琯(王献唐)
下载:公孙龙子悬解.txt
本书全文检索:
       指物论第三
       谢希深曰:“相指者,相是非也。”通篇以此释文,去题万里。胡适之以“指”作物体之表德解,如形色等等。见所著《惠施、公孙龙之哲学》及《中国哲学史大纲》第八篇第五章。核于全篇语意,亦多未合。章太炎释“指”为识,释“物”为境,见所著《齐物论释》。摭引相宗之义,比附其旨,反更幽眇。窃意疏解古籍,适如其原分而止。深者固不能浅尝,浅者亦不必深绎,求能忠实而已。今按“指”字,当作常义之 “指定”解,即指而谓之;如某也山,某也水,其被指之山水,标题所谓“物”者是也。执此以绳,全篇砉解。《墨子·经下》:“有指于二,而不可逃。”《经说》:“指,谓。”据梁任公校释本。言指者谓也,与此可通。又《庄子·天下》篇引惠施与辩者非难之说,谓“指不至,至不绝”。参看《叙录》。其“指”字,亦指而谓之之意。以指者,心理及行为上之事,其质为虚。如指谓某物,不能逼入物之本体而得其真,但以言语或动作代表之而已,故曰:“指不至。”即使指而能至,如以手指物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