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期,除涌现出大量独幕剧、街头剧等小型剧作外,为全民抗战热潮所鼓舞的剧作家们,还创作了相当数量反映军民团结抗日、暴露日寇汉奸罪行的多幕剧。这些剧作大多洋溢着爱国热情,起到了宣传抗日的进步作用,但也存在着以空洞的呼喊和廉价的乐观代替真实戏剧冲突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级,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面目日渐暴露,剧作家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日渐加深,剧作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也有所提高。这时出现的一些优秀作品,开始在比较广阔的画面上从多种角度反映抗战的现实生活,揭露国统区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并注意揭示这些现实状况在人们心灵深处引起的剧烈变化。但由于抗日文艺运动在国统区遭到阻碍和迫害,写作和演出不自由,禁忌重重,某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出现了对现实斗争回避或“躲躲闪闪”(注:茅盾:《为诗人打气》,1945年作,收《茅盾文集》第10卷)的现象。
夏衍,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他是抗战前期影响较大的剧作家之一。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