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命水兵扮漁人以誘倭奴之計,雖不新奇,然倭人何知其計哉!
二千餘軍正在槍砲對敵之時,忽云「煙霧蔽天」四字,伏兵放箭之際,忽寫「驟如急雨」,此等句法筆法,可謂百忙中之閒筆也。誰謂此書不可與「三國演義」同日而語哉?
泰西人至劉營說客,幸劉公妙計退之;不然,又與泰西人結冤無已也。
倭國早知我國近來人心好利,故樺山氏至劉營,以金銀動之。豈知劉、林等輩皆鐵石心腸,不能以金銀而易其心也。劉軍亦只有勇敢之氣,無利欲之心。此皆劉公平日訓練有方、賞罰公明之所致也。故樺山之來,竟被所縛,其變幻出人意外。
劉公既縛樺山,而致書倭國,令彼來贖。劉公此法,剜卻倭寇心頭肉也。彼倭尚貪中國之利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