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这样的诗人:在一生长期的流浪中,从政和学道是他基本的矛盾(他的人格是相当复杂的,矛盾也是多方面的),可是由于眼见统治阶级的腐烂凶残,这矛盾逐渐解决(自然不是很理想地解决),他厌弃了从政,而学道也终归幻灭,最后他逃避于酒。封建社会中对文人是没有正当的尊重的,而且,在那时候的条件下,他也不可能当一个职业作家,虽然人民仍是喜爱他。他的苦闷和不幸是一般封建社会底下文人的苦闷和不幸。
李白是这样的一个诗人:经过“天宝之乱”,在情感上,他和人民更接近了一步,他不赞成侵略战争(哪怕是发动自本国,例如征云南);反抗侵略他却认为是应该的。他晚年的作品更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他也歌颂过劳动人民,像他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歌声)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十六首,其十四),就是写当地的矿工的;他也关怀劳动人民的生活,“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吴牛喘月时(大热天),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