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
晁補之字無咎,濟州鉅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孫,宗慤之曾孫也。父端友,工於詩。 補之聰敏强記,纔解事即善屬文。王安國一見奇之。從父官杭州,粹錢塘山川風物之麗,著《七述》以謁州通判蘇軾。軾先欲有所賦,讀之,嘆曰:“吾可以閣筆矣!”又稱其文博辯雋偉,絶人遠甚,必顯於世。由是知名。 舉進士,試開封及禮部别院皆第一。神宗閲其文,曰:“是深於經術者,可革浮薄。”調澧州司户參軍、北京國子監教授。元祐初,爲太學正。李清臣薦堪館閣,召試,除祕書省正字,遷校書郎,以祕閣校理通判揚州,召還,爲著作佐郎。 章惇當國,出知齊州。羣盜晝掠塗巷,補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審,一日宴客,召賊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來,一府爲徹警。 坐修《神宗實録》失實,降通判應天府亳州,又貶監處、信二州酒税。徽宗立,復以著作召。既至,拜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兼國史編修實録檢討官。黨論起,爲諫官管師仁所論,出知河中府。修河橋以便民,民畫祠其像。徙湖州、密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